中国古代战争故事:马陵之战

更新时间:2024-04-20 06:13:20 战争故事

  马陵之战(战国)——魏国在马陵不仅丢掉了大将庞涓的脑袋,也丢掉了霸主地位。

  战争概述:战国中期,分晋独立后的魏国逐渐强大起 来,不断对邻国用兵。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围魏救韩。庞涓率军回师后,魏惠王以太 子申为上将,庞涓为将,率部十万迎击齐军。齐军诱敌深入至齐境,于马陵设伏,大败魏军,生擒魏太子申,庞涓自杀,魏国从此衰落。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马陵之战1

  将帅星数:★★ 孙膑 宠涓

  精彩星数:

  政治影响星数:★

  综合星数:5★★

  战争类型:谷战——孙膑凭借马陵谷地险峻之势设伏,大败魏军,完成了自己的复仇大业,并终结了魏国的霸业。

  战争深度解析:

  马陵谷的夜色开始褪去,黎明缓缓来临。

  厮杀之声渐渐小了,而庞涓的心开始冰凉。

  他抬头看了看身边的那棵树。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他明白了,他与孙膑几十年的恩怨,今天将要作一个彻底的了结。

  他提起了手中的剑。

  “可惜,一招不慎,竟然让孙膑这小子抓住机会一战成名。”

  一场决定天下大局的决逐,竟然只是一对同门师兄弟负气而兴的游戏。

  孙膑,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之后,山东鄄城人,早年丧亲,后师从一世外高人学习兵法。

  庞涓,是孙膑的同门师兄弟。

  民间传说,孙、庞二人均师从春秋战国的第一牛人鬼谷子,他们与苏秦张仪同门,这一说法经不起考证。事实上,苏、张二人与孙、庞二人活跃于历史上的时间差了五十来年,同为一门师兄弟的可能并不大。而鬼谷子,更恐怕是战国时期最惊艳的传说。

  孙膑学成毕业,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投奔了魏国。

  原因有二:第一,当时的魏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吸引人才的地方。自三家分晋以来,魏国文侯、武侯两代皆明君,礼贤下士,重用外来人才,先后启用了吴起、西门 豹、魏成子等名臣,迎来大治,在与各国的征战中屡战屡胜,成为了战国初期最耀眼的国家。当时谁想谋个好前程,第一想到的都是魏国(商鞅最初也是先投奔魏 国)。第二,孙膑的师兄庞涓已经在魏国得势做了大将军,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孙膑投奔庞涓,是人之常情。

  未曾想,庞涓是器量狭小、自私狠毒之辈。面对投奔自己而才华又远胜于己的师弟,庞涓害怕自己地位不保,于是狠下毒手,找了一个理由毒打孙膑一顿,又膑刑(孙膑的名字由此而来),又侮辱性地施以黥脸之刑。

  意料之外的残酷命运并没有摧垮孙膑的意志。在看清庞涓的嘴脸之后,孙膑做了一个最明智也是最困难的选择——装疯。

  当时没有精神鉴定一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发疯只能用看其行、观其色,孙膑的演技一流,让狡猾的庞涓都以为他是真疯了,于是留了他一命。

  忍辱负重的孙膑一直在等待机会。

  不久齐国的使者到了安邑。孙膑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偷偷找到了齐使者,讲述了自己与庞涓的故事,希望齐使带他离魏入齐。

  齐使一方面被孙膑的不幸而传奇的遭遇打动,一方面齐国长年被魏国打压,魏国的敌人就是齐国的朋友。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齐使冒险带孙膑离开了魏国。

  孙膑的魏国之行不堪回首,带给他的只有痛苦,而离开的时候,他心中装着的只是仇恨。

  他要复仇!文人的复仇,用笔;江湖侠客的复仇,用剑;兵家谋客的复仇,只能是战争。

  齐使带孙膑至齐后,把孙膑推荐给了田忌。

  田忌是田齐宗族,掌握齐政的重臣。此时战国各国大夫都喜欢在家中广收门客,田忌也不例外。孙膑成为了田忌的门客。

  收留孙膑,对田忌来说是福利性质的慈善之举,并没想到这一无心之举改变了田忌以及齐、魏两国之间的命运。

  是金子总要发光,孙膑很快抓住了一次不是机会的机会。

  一次田忌与齐国诸公子玩赛马。田忌的马无论上马、中马、下马都比不过别人,赔钱丢脸眼看已成定局。随田忌观战的孙膑献出了一妙手回春的良策,令田忌赢得了比赛和金子,挽回了面子。

  孙膑用的方法我们都知道,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总比分二比一。

  在这今天看来很简单的方法,在当时却堪称神来之笔。原因在于当时人们无论对待战争还是日常生活,很多人还固守旧有礼节制度,以谋制胜的观念并不深入人心。

  谁先求新、求变,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孙膑在赛马场上显现的智慧打动了田忌,田忌是个识才之人,遂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从此孙膑进入齐国军政界,成为可以影响齐国政令的关键性人物。他终于拥有可以向庞涓复仇的资本。

  这一天,来得不会太早,但也不会太晚。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八万,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坚守一年,无力打退魏军,便向齐国求救。

  田忌与孙膑力主出兵救赵,除了孙膑与庞涓的个人恩怨外,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齐国不能拥有一个统一三晋的强大邻敌。

  最初齐威王想任用孙膑为主帅,孙膑以自己为残废之人为由推辞,举荐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田忌。

  在孙膑的心中,拜将封侯都已不是他的人生目标。

  他只需要一场完美的复仇。

  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赵。

  田忌最初想直扑救赵,孙膑却提出了一个最绝妙的方案——围魏救赵。

  魏国伐赵,动用了国内几乎全部的精锐,国内必然空虚。齐军围攻大梁,魏军必然撤军回救,赵国之危机必然可解。齐军又可以逸待劳,截击归途魏军。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向魏国进攻。

  庞涓听到大梁告急的消息,果然急速回兵,到达桂陵时遭到齐军截击,大败而归。

  魏军虽在桂陵大败,齐军却没有乘胜追击,与魏军一决高下,而是见好就收。

  孙膑明白,此时的魏国实力还在齐国之上,自己的复仇之战,还需要等待。

  又过了十三年。公元前341年,这次是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又轮到了韩国向齐国告急。

  在齐威王的任期内,国家外事政策很简单,就是希望原晋地保持三家鼎立的局面,一家都不能少。

  所以依然是原班人马,用了依然是老政策,只不过围魏救赵变成了围魏救韩。

  对于齐国人三番五次来破坏自己的好事,魏惠王非常恼火,他决心集中全国精锐力兵迎击齐军,以报桂陵战败之仇,也让齐国不敢再插手魏、韩、赵三家的事。魏惠王举兵十万,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迎击齐军,寻求决战。魏国人动怒了,士气高昂。

  孙膑对田忌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撤!

  魏国见齐军不战而撤,心气更高,冲昏了头脑,追!

  庞涓最为积极,当初没杀孙膑就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多年来一直让他和魏国头疼,现在是解决掉这个错误的最好机会。

  在魏军的追赶下,齐军看似慌乱了阵脚,细心的庞涓发现齐军第一天挖了十万人用的炉灶,第二天就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就减少到三万。

  庞涓大胆预测齐军每天都有大量士兵逃亡,战斗力速减。他等不及了,抛下步军,率领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庞涓的先遣部队到达马陵时,已是深夜。

  在马陵的狭道中,庞涓的先遣部队遇到了齐军的伏击。庞涓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孙膑设下的圈套。

  魏军先遣部队全军覆灭,庞涓不愿落入孙膑之手,选择了自杀。齐军乘胜回击魏国的后续部队,尽破其军,并俘虏了魏国上将军太子申。

  马陵之战,齐国给予了蒸蒸日上谋求霸业的魏国致命一击,使魏国从此走向没落。

  而孙膑也通过此战,完成了他的完美复仇。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孙膑:

  马陵一战让孙膑名显诸侯,田忌也从此权倾朝野,引起了齐威王的猜忌。在齐相邹忌等一干人的挑拨策划下,齐王疑心田忌谋反,遣使召率兵在外的田忌回临淄。 孙膑此时也在田忌军中,他认为田忌回临淄必死无疑,与其任人宰割,不如孤注一掷,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攻打临淄。死中求生,败中求胜。

  田忌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但邹忌已有准备,田忌攻城不胜,弃军逃亡楚国。

  齐宣王上任后,又复任田忌为相。

  孙膑当初的建议虽未成功,但也变相救了田忌一命。

  而孙膑本人,在田忌攻临淄的时候就不知去向,史上再无记载,但他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这本书是对战国时期战争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前所未见的迂回、包围、伏击、袭击等新的战术理念,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瑰宝。

  《孙膑兵法》原来在东汉时便已失传,很多人怀疑此书是否存在。但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又重新发现《孙膑兵法》残本,有一万一千余字。

  传奇从此成为历史。

  战争猜想:

  马陵之战对战国格局的演变影响深远。此战后的第二年,秦国商鞅趁火打劫,率秦赵联军大败魏国,魏国被迫割河西之地与秦,从此走向了衰落。而秦国在商鞅的变革下,开始了强秦笑傲江湖的时代。

  如果当初庞涓乃大器容人之辈,庞、孙二人合力辅魏,魏国的命运走向,会是怎么的一番光景呢?

  战国时代政治格局的转变,竟然取决于一对师兄弟的恩怨与传奇,不禁令人感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www.lubiao.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故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