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习俗的谚语大全

更新时间:2024-03-29 01:36:01 谚语

  导语: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谚语俗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端午节习俗的谚语大全1

  端午节的谚语: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端午节卖菖蒲 。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蛤蟆蝌蚪躲端午。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午时水饮一嘴, 较好补药吃三年 。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节的习俗: 划龙舟

  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悬艾草菖蒲

  在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即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祛寒湿。蒲,即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端午节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贴上艾叶,称为艾虎,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而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能赶走蛇虫百脚,也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此类习俗,在我国各地非常普遍。杏子黄,大夫忙,是说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佩香囊荷包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五颜六色,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又清香四溢,还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而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关键词: 读后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www.lubiao.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关于端午节习俗的谚语大全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