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读后感14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6 01:38:24 读后感

  革命理想大于天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父亲是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母亲玛丽·埃弗雷斯特撰写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教数学,帮助丈夫著书。生活穷困。布尔夫妇有五个女儿,艾捷尔·丽莲是五个姐妹中最小的。大姐玛丽嫁给一位当时颇有名气的数学家;二姐的儿子泰勒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三姐爱丽莎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是个杰出的数学家,她对“四维几何学”做出过重大的贡献,而“四维几何学”又是后来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支柱之一;四姐露茜是个化学家。由于乔治·布尔曾在爱尔兰的科克市的皇后学院担任数学教授,艾捷尔·丽莲于1864年5月11日生于在爱尔兰的科克市,父亲去世时,她才七个月。父亲去世后母亲教数学养活大家庭,艰难度日。

  求学

  1882年,艾捷尔·丽莲继承了一笔遗产,前往德国学习钢琴。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毕业后,她患上了严重的手指痉挛,不得不忍痛放弃成为职业钢琴家的理想。她非常沮丧,决定用支付学费后余下的钱做路费,游历欧洲。她的足迹遍布德国、波兰、瑞士,并在巴黎居住了一年。

  参观卢浮宫时,一位无名画家于16世纪创作的肖像作品深深吸引了她。画中的意大利小伙,黑衣黑帽,目光忧郁,但却异常高傲。凝望这位与自己不同时代的青年,埃塞尔心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觉得自己的失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离开巴黎时,埃塞尔买下了那幅无名肖像的复制品,并终身携带它。

  在俄国

  1881年春,英国报纸上处处是沙皇遇刺的消息,艾捷尔在阅读了《俄罗斯的地

  斯捷普尼亚克

  下革命》一书后,非常崇拜其作者斯捷普尼亚克。终于,在《自由》杂志出版人夏洛特的帮助下,英国女子结识了她的俄罗斯偶像。斯捷普尼亚克与妻子芬妮非常喜欢艾捷尔,教会她俄语。艾捷尔萌生了游历俄罗斯的念头。两年间,她在圣彼得堡居住过,又到沃罗涅日的大贵族韦涅维季诺夫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在那儿接触了彼得堡革命团体俄国民粹派的民意党人,积极参加了他们的活动。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去探望被沙皇监禁在狱中的革命者,还在俄国和英国之间寄送宣传品。这些工作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回国

  在俄国居住两年后回到伦敦,她结识了不少流亡伦敦的俄、意革命者。在这段时间,她还认识了恩格斯、赫尔岑、普列汉诺夫、马克思的大女儿爱伦娜等著名人物。

  1890艾捷尔在和流亡者交往中遇到了一个从西伯利亚流放地逃脱的犹太青年米哈依,他以一种忐忑的心情询问伏尼契:三年前的复活节他在华沙城堡大监狱放风时看到的姑娘是不是她,得到惊讶的肯定后他立即跪下来向她求婚,一年后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一起积极地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积极地出版俄文著作,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一面传播社会主义一面去乌克兰学习乌克兰文翻译谢甫琴科的诗;去波兰学习波兰语翻译和出版肖邦的书信录。艾捷尔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还后来又去了意大利,这些经历为她的创作积累了不少的素材。

  华沙城堡监狱

  她除继续保持同民意党人的联系外,又通过丈夫的关系接触到大量意大利党人。出于对这些革命者献身精神的敬佩,她决心写出一本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书。1897年以许多流亡者颠沛奋斗的事迹浓缩提炼而成的英文小说《牛虻》率先在美国和英国发表,稍后即被翻译成俄语。

  晚年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她于1960年7月27日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96岁。

关键词: 牛虻 读后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www.lubiao.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牛虻》读后感1400字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