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佛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4-25 06:44:44 读后感

  在我阅读《释迦摩尼佛传》时,边读边产生了很多的感想,有整体的也有琐碎的,由于当时在学校准备期末考试以及处理手头一些事情,所以阅读时间各种零散,除了更好地了解了佛教以及佛陀的历程,了解了最基本的佛教常识,现整理部分心得如下。

  一、关于佛陀出家

  首先是佛陀出生后,净饭王为防止佛陀出家,助其荣登转轮圣王,想尽各种办法。极好的衣食住行,各项优秀的学习资源条件,等等。但释迦摩尼佛并未贪恋于此,反而心怀众生,追寻内心深处更为神圣持久的,感悟生老病死,求得根本的解脱之道。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累世的修行,但从另一方面看,就那世的因缘来讲,佛陀立志出家之前,见到生老病死受那么大的触动,有一定的原因是与宫中生活的巨大反差;歌姬舞女晚上的恶臭污秽之感和白日光鲜亮丽的对比,所造成的心理触动,有原因来自于太子对纯洁纯净的追寻与向往;同时,小时候的绝佳成长环境以及悉心培养也加强了太子博爱众生的能力;遍享繁华后,看透万象,看清欲望,决然放下,悟道之后内心更是明澈,魔王使尽五欲阻碍王子成佛不得成功也是必然。同时我也清楚这只是作为一个凡夫俗子个人的愚见,但不妨写下来,待日后修行提高后再来看,自嘲一下未尝不可。

  但确实是被佛陀出家的巨大决心以及毅力所震撼。对大道的追寻,为了解决人生的生、老、病、死等人生烦恼的束缚问题,而求得解脱,巧妙得克服了出家的障碍,总能感化因缘助他出家,天地为之动容。

  二、关于佛陀参访与悟道成佛

  佛陀通过实证意识到,修行要持中道,不执着追求两个极端,即既不放纵,也不自虐。让我对佛学院的理念有了更好的理解和体悟,也解决了内心曾经对此的困惑。但同时,对十大弟子不同修行方式成就的了解,也很好地避免了日后修行走向偏执,辩证看问题。

  一些戒律的来源与初心,方便更好地理解佛陀的本意。而不执着于戒律,狭隘了自己的思维与智慧。

  连佛陀最后成就的时候,都会遇到魔王想方设法的阻碍,阿难也曾被魔王所困扰,更让我意识到修行不易,不仅是个人天赋与精进的问题,还会有很多外界的阻碍,要有直面阻碍的勇气,随时做好准备,严格要求自己。

  三、关于佛教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随着僧团人数的增加,也产生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过很多事情,也随之产生了很多戒律,这些事情让我想到了现代的寺庙僧团,以及之前在一所寺庙结识的出家师父给我讲的寺庙里的现象以及烦心事。让我对出家人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意识到,这些问题是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的,不稀奇也不必太过担忧,寺庙也并不是绝佳的清净之地,也会有很多纷争,因为出家人的并不是因为出家了习气就断了,就连十大弟子也各有特点,甚至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产生相互矛盾的地方,更何况我们凡俗之人呢。

  古时出家修法因缘各异,也并不都是曾经想象得都是那么神圣的,更别提末法时代的当今了,这也算给我天真的一面一点警示吧。也正因如此,加上僧团人数如此巨大,这就涉及到管理问题,随时问题的产生,戒律也逐渐出现,有利于更好地约束僧众,克服习气。同时,经典的传承也利于佛教更加规范化地长久发展。用现代管理的角度来说,明文规定的制度约束对大多数人是很必要的,并不是有很多人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论是从发心上还是行为上,同时理解的偏差会导致理念传承出现很大的偏差。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一定要注意制度化、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必要的地方更要讲明初心,方便其他人对某项内容的理解,最大程度地保证团队的团结一致,并且发挥好带头人的作用,做好表率作用。当僧团出现问题的时候,佛陀的十大弟子可以顺利解决,可是遇到根本性问题的时候,还是要看佛陀的智慧。同时,佛陀的十大弟子各异,各有出身也各有所长,在用人的时候更要尊重大家的特色与差异性,同时在人格上提倡平等。

  以上是我此次阅读《释迦摩尼佛传》的部分个人感悟,很多是针对个人目前发展所想的,兴许看起来幼稚或者狂妄些,但还是坚持客观记录下来,我相信在过些时日重读此书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再看此文的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想吧。

关键词: 读后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www.lubiao.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释迦摩尼佛传》读后感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