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教案精选两篇

更新时间:2024-03-19 12:22:13 高二

  杜甫《月夜》教案一 一、 导入

  请大家回忆关于月亮的诗歌

  月亮是人们最喜欢的天体。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都由此而生,历久不衰。咏月诗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一块引人注目的亮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月亮圆这一自然景观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尽遐思,他们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逐月抒怀,千种思绪,万般情怀自然涌上心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咏月诗《月夜》。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在一向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月夜》,在首诗当中的月亮寄托了诗人何种感情?

  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遇李白,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遗。

  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冬死于岳州舟中。

  v 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

  v 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v 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v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v 与李白合称李杜。

  三、 写作背景

  v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四、 诗歌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①诗人此时身处长安,为何开句却是今夜鄜州月?﹜

  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诚如明代诗评家王嗣奭所言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臆》)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朦胧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绵长的深情、时空的转移和卓越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诗成为杜甫五律中最杰出的代表,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年以来望月怀人的典范。

  ②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思念之情又进一层。﹜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望月之久,忆念之深﹜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都是远在长安的杜甫对爱人的想象,实际上作为穷人老杜的娘子当为糟糠,是不会也不可能有法国香水的。作为作者的心灵投射出来,才有了香雾和云鬟,一个在家务农的穷苦妇女又何来玉臂,但到了诗人那里,这一切才顺理成章。想念夫君的妇人,看着睡熟的孩子,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看那月亮,我却怎么都难以入睡,都是月亮惹的祸。湿和寒表征了妇人因为想念他独自流泪到天明了,清晨的露水打湿了,想念中的他却依旧在远方。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独看则泪痕不干,意在言外。﹜

  何时:什么时候。期盼之词。倚:相倚。虚幌:薄而轻的帷幔。倚虚幌是团聚的具体形象。双照:双承独,照承月,月光同照两人,反衬此刻独看。泪痕干:眼泪不再流淌。反衬此刻妻子涫流不止。

  ④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流离之痛 战乱思亲 爱国之情)

  五、 五寻找诗眼

  诗 眼:独看 双照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

  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

  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作用

  六、 本诗的艺术特色

  1.炼字精准:一二联中,怜、忆与今夜、独看联系起来看,则意味相当深厚。明月每月可见,特写今夜,又是独看,可以想见有往日的同看和将来的同看。将来的同看由结句点明,而往日的同看通过这二联和相关材料的分析可以了解清楚:安史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期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留下的记忆应是很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羌村,与妻子同看明月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胜酸楚的 !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独看明月又是忆长安,这忆不仅是辛酸,更是忧虑和惊恐的。那么,往日与妻子在羌村看月而忆长安,尽管百感交集,但毕竟二人团聚;如今只有妻子一人独看月而忆长安,小儿女们又天真幼稚,哪能为其分忧解难呢?此一怜字,可谓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2.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3. 总结

  《月夜》是杜甫的言情之作。诗人抒写的是望月思家的离愁别恨。情怀万种,最能触动人的是人之至情,秋夜望月,思家生感,是这首诗的主题。我们试把诗人陷身贼中的同期作品结合起来考察,便不难看出,这首诗正好代表杜诗风格的一个侧面,沉郁的情调所含蓄的感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愁人思妇之作,更是流离兵革中的苦痛:这就是诗中提到的忆。望月生忆,是诗人忆及家人之情,也是合乎情理的想象。由今夜的独看,设问何时能双照,双照而带上泪痕,来日必将共忆同诉的也就必然是彼此经历过的国难和家愁了。《月夜》的感情倾向,竟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这么脉脉相通!感情常常显示出作家的思想深度,即便是这么一首抒写一己之情的诗,也饱和着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息,由个人的遭遇和不幸透露了那个战乱的现实,因而,《月夜》不失为杜甫诗中独具特色的佳作。

  七、 板书

  月 夜

  ---杜甫

  今夜 独看。

  望月思家 思家生感

  何时 双照?

  八、 作业

  作文 月

  杜甫《月夜》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学会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进而体会诗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2、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杜甫诗沉郁顿挫、雄浑有力的现实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借物抒发的不同情感,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灵。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

  二、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襄阳人,曾祖时迁居河南(今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事被贬,作检校工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他所投奔得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他的诗于是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谴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成李杜。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n

  三、学习《月夜》

  (一)、写作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二)、学习诗文

  1、初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意。

  1)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主旨)

  2)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诗人本是在长安望月,但他忧心的不仅是自己困居长安、生死未卜的处境,而且是挂念远在鄜州的妻儿。自己独在长安,当然是独看月,而妻子有儿女在身旁,为何也是独看呢 ?下联紧承而出。

  3)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紧承上联,是流水对,直写儿女之未解,是不忆而忆,翻进一层。诗人不写自己对妻儿的牵挂,也不写妻子是如何的思念自己,却写小儿女因为太小,他们还不懂父亲不在身边的悲苦,这就更加令人可怜。未解忆长安有双重含意: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一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4)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个湿字,一个寒 字,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妻子望月之久,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愈久而忆愈深,特别是在如此兵荒马乱之时,想到丈夫陷贼于长安,该是怎样的忧心如焚! 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

  5)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回到诗人眼前望月场景,表达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当想到以上情景,特别是妻子深夜难眠,为自己的处境而忧心时,诗人不免伤心落泪。诗人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痛苦生活,双照而泪痕才干,那么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再明白不过了。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虚入实,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三)、艺术特点:

  1)炼字精准。一二联中,怜、忆与今夜、独看联系起来看,则意味相当深厚。明月每月可见,特写今夜,又是独看,可以想见有往日的同看和将来的同看。将来的同看由结句点明,而往日的同看通过这二联和相关材料的分析可以了解清楚:安史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期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留下的记忆应是很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羌村,与妻子同看明月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胜酸楚的 !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独看明月又是忆长安,这忆不仅是辛酸,更是忧虑和惊恐的。那么,往日与妻子在羌村看月而忆长安,尽管百感交集,但毕竟二人团聚;如今只有妻子一人独看月而忆长安,小儿女们又天真幼稚,哪能为其分忧解难呢?此一怜字,可谓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②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四)小结:这首诗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写个人遭际,与亲人离散之痛苦,但其中所写夫妇、父子之爱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恰如叶燮《原诗》所言:杜甫之诗,随举其一篇,篇举其一句,无处不可见其忧君爱国、悯时伤乱,遭颠沛而不苟,处穷约而不滥,崎岖兵戈盗贼之地,而以山川景物、友朋杯酒抒愤陶情,此杜甫之面目也。诗人抒发的不仅限于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离别之情,而且包含了战乱之中广大人民共同的心声。诗人在半年后所写的《述怀》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 (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地),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由此不难看出,在诗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的是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诗人对

关键词: 游戏 新婚 祝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www.lubiao.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杜甫《月夜》教案精选两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