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18 12:49:59 高一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不同,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一样,都是为科举。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在宋代,书院中讲学的内容只是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反匈奴中。

  C. 既出塞,出东道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3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翻译(5分)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接交俗人。《张衡传》

  译文 。

  (二)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鹧 鸪 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②蕖(q):芙蕖,荷花。

  9.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请简要叙述。(5分)

  10.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5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1.(1) _______________,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 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 。

  (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_________ 。

  (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 。

  (7)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8)__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

  四、文学作品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便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访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缕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长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2.下列对文章分析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的题目是《总想为你唱支歌》,题目中的你指代的是民勤县。

  B.文章歌颂大西北,认为大西北能磨练人的意志,并与南方相比较。

  C.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作者引用这句话要说明民勤这地方环境恶劣,老百姓已经厌恶了这地方。

  D. 作者认为大西北将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意思是要想发展好西北,那只不过是人们的妄想,像空中楼阁,不可能实现。

  E.这是一个怎样倾斜的世界啊。说他倾斜是因为这里环境恶劣,生命生存艰难。

  13.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五、语言应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分)

  A.东北人一到冬天,就把门窗堵严,躲在室内闭关自守,一直到暮春才肯出来。

  B.如果我们选择了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自愧无能,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C.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D.王老师教育张鹏说:你做为一名莘莘学子,一定要努力刻苦,不然愧对你身在的名校。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B.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在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18.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下了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1)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2)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4)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19.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3分)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的清幽、贞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的傲放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五、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更多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苏教版)

  2.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人教版)

  3.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

  4.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人教版)

  5.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6.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

  7.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8.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

  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10.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11.高一3月语文月考试题

  12.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

  13.2017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关键词: 感谢 父母 演讲稿 范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www.lubiao.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