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远的成语解释

更新时间:2023-12-03 00:02:25 成语

  【注音】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典故】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明·黄溥《闲中今古录》

  【解释】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偏僻的地方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无法无天

  【同韵词】见兔顾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人穷志短、欢娱嫌夜短、耳习目染、帮闲钻懒、挑挑拣拣、同心合胆、大处着眼、心慈面软。

  【成语故事】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百姓饿死很多,朝廷因为官多加上奢侈浪费成风,对救灾一事置之不理,反而加重赋税,人们忍无可忍,于是树起了造反的大旗,旗上写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示例】要论这个省分,又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怕什么呢。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二

关键词: 教师 培训 心得 体会 范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www.lubiao.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天高皇帝远的成语解释相关范文